背景:
阅读新闻

厦门安防科技学院“十二五”专业建设发展规划

[日期:2013-05-28] 来源:  作者: [字体: ]

 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最重要的基本建设,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,也是高职院校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。为贯彻教育部《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(试行)》(教高[2004]4号)文件精神以及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,进一步优化厦门安防科技职业学院专业结构,提升专业建设水平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根据厦门安防科技职业学院“十二五”事业发展规划及要求,特制定本专业建设发展规划。

一、我院专业发展建设的现状

  经过几年的努力,厦门安防科技职业学院在专业发展建设方面已经建设了十一个专业。它们分别是:安全防范技术、楼宇智能化工程、信息安全技术、软件设计、交通安全技术、消防工程技术、新闻采访与制作、航空服务、社区管理与服务(安全方向)、社会体育、武术等。学院的专业发展建设紧密围绕课程建设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、“双师”结构及“双师”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而进行,并取得一定成效。安防学院专业发展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:一是专业师资队伍实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;二是缺乏专业带头人,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引进高学历、高职称教师及实践操作的“双师型”教师。

二、专业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

  我院的专业发展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,认真落实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》、教育部《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(试行)》(教高[2004]4号)和《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》(教高[2006]16号)文件精神,坚持以服务为宗旨,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,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,以强化内涵建设为主线,以专业建设为龙头,以教学改革为重点,以课程建设为先导,以校企合作为平台,以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为保障,全面提升安防学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,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面向管理、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。

三、专业发展建设的基本原则

  安防学院将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,加快专业资源的优化与整合,加大专业发展建设力度,强化优势专业、特色专业建设,有针对性地增设新专业。我院专业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六个原则。

1. 按照服务社会原则

  厦门安防科技学院按照“服务社会设专业,依托行业建专业”的原则和思路,进一步走出校门,走向社会,深入行业、企业进行全面客观、细致的调研,调研社会对安防和消防专业的需求状况,安防和消防专业未来发展趋向,以及社会对安防、消防等专业人才需求等进行认真调研分析,以分析的结果作为学校设置新专业,淘汰旧专业,整合所有专业的依据,使安防学院的专业设置和建设与社会需求、未来发展以及依托行业、对接产业等有机地结合起来,不断做大做强做精学校的重点特色专业。

2. 服从就业导向原则

 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、建设、管理、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数以百万计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。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、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本身就已经确定了学生的具体从业岗位。因此我们学院专业发展建设要以社会和市场发展需求为基本导向,专业人才的培养紧贴社会需求,专业设置须与就业相衔接,使专业建设更为合理,更好地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;创建有生命力的新兴特色专业,使其具有前瞻性和适应性,同时对个别不适应市场需求、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可以适当淘汰,推进我院专业建设向更加适应社会经济需求和更高水平发展。。

3.坚持个性发展原则

  安防学院坚定不移地走“个性化”的发展道路,坚持有所为,有所重为,有所不为,求精不求大,求特不求全,以特色立校,特色兴校,特色强校。要大胆创新,出奇制胜,不争第一,但求唯一,善于直面挑战,实施重点突破,做大做强一批立得住、上得去、叫得响的特色专业、课程、项目及特色研究领域和方向,形成独特的办学治校风格和科学优势,全面提升安防学院的综合实力。

4.彰显优势特色原则

  安防学院的专业发展建设要集中体现学院特色,即我院是我国唯一以安防科技命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,所以我院的特色就是培养安防领域的高科技人才。因此我院应该立足厦门,面向全国,立足基层,面向服务第一线;建立以安防专业、消防为龙头、其它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,形成专业特色鲜明、优势互补的以安防、消防专业为主的专业结构布局。

四、专业发展建设的目标

  安防学院在对现有专业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,通过改造老专业,增设新专业,优化专业结构,强化专业内涵和特色建设,采取有重点、分层次、滚动建设的办法,形成数量适宜、结构合理、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。到2015年,系部建制由5个发展到8个左右;专业数量由目前的11个发展到18—22个,专业方向达到40个左右。每个系争取建设1个特色鲜明的专业,力争省级特色专业实现零的突破;建设院级重点专业5个,院级特色专业5个。形成每年招生1200人,全日制高职在校生稳定在4000人左右的办学规模。

五、实现专业发展建设目标的具体措施

  为确保专业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,我们准备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具体措施。

1.加强教师队伍建设,不断提高教学水平 

  学院按照提升现有师资队伍的水平,引进高学历、高职称的专业带头人,以专业和课程模块组建教学团队,加强专业带头人、骨干教师、课程负责人的引进与培养;同时通过增大聘请行业、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,大力引进企业技术骨干、能工巧匠,优化“双师型”结构数量的教学团队;通过选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等多种方式,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“双师型”素质。到2015年,师生比控制在1:20左右,专任教师数量达200人,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老师达30%以上,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达40%以上,“双师型”或具有双师素质的老师达到30%以上,校外兼职教师库人数达到100—120人左右,省级教学名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实现零的突破,培养10名院级教学名师,争创1—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,打造5个以上院级优秀教学团队,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、教学水平高、结构优化、适应性强、富有活力且相对稳定的高职教师队伍,师资水平达到国内同类院校的较好水平。

2.加强宏观调控,加大专业发展建设经费投入

  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宏观调控,整体把握专业建设方案,对不同类型的老专业与新专业以及专业设置采取不同的实施计划。每一个专业必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找准定位,把握发展方向,同时努力拓宽口径,形成特色。

  加大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,拨出专款对专业进行立项建设,立项的范围主要集中在课程建设、教学手段建设、教学资源建设、教材建设和图书资料的购置等方面。各系要采取相应措施对专业进行专项建设,尤其对新办专业要从人力、物力、财力上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。

3.加强校企合作,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 

  工学结合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,为推动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,学院建立和健全配套措施,搭建校企合作平台,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。各专业要根据专业建设与改革发展的需要,吸收行业、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、专家共同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。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、课程开发、实训基地建设、兼职教师聘用、顶岗实习等方面积极与行业、企业进行全方位、全过程的合作,深入探索和实践“校企合作、工学结合”的人才培养模式。

收藏 推荐 打印 | 录入:xmafjwc | 阅读:
相关新闻      
本文评论   查看全部评论 (0)
表情: 姓名: 字数
点评:
       
评论声明
  • 尊重网上道德,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
  •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
  •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
  •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
  •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
热门评论